世界格局已變,不穩定已是主調,我們籌劃人生,再不能plan 得太遠,因為未來變數之多,必定打亂我們的長遠大計。所以,我極不看好環球物業,原因就它的投資期太長,又綁死資金,甚至連人也跟地捆綁在一起,失去了短期的靈活性,想改變亦行不得也哥哥。
有舊生說,近十多年,每每認為有可為的項目,走多幾步就完了,期望很快落空。其實,這並不是他的命格使然,而是近十年世態根本就就是這樣,今天行得通的事情,明天就走不動,早已是常態。
我事業上最得心應手的階段,是高考Econ 補習那廿年,那時我部署的未來,大多均能實現,如今年定下學生人數要增加幾多,很快就超額完成;今年要多一間分店,又得!但高考完後,就不是那麼回事,「有得做」的事情過了不久就「玩完」,起初以為是個人不順,但行了幾年,發覺不是,而是客觀條件已不像從前般穩定,常生變,令你的如意算盤敲不響。
經歷了幾年後,我對發展的思維已改變,我依舊會有一個發展的想法,仍然會推進,但期望會保守一些,不敢盡放心力與資源,留一線眼前仍有可為的事情,平𧗾發展;果然,想做的事情突然就要剎停,沒關係,通常眼前總有工夫要做好,而且做得不錯,或甚有苗頭,就先做好當前這些,行了不久,眼前的項目又有點不行;代之而起,之前放慢下來的項目又有眉目,又做那邊囉!如是者,不斷籌劃,項目之間不斷輪廻再生……
跟高考補習時代不同,那時可以專注一個項目,勇往直前,亦真有發揚光大的機會;現在不同,不能盡依賴一個項目,因為它們寸進有時,沉澱有時,由不得你決定。
唯一我沒有改變的,就是個人意志,我鍥而不捨的執念,始終如一。我可以讓項目回氣,但絕不會放棄。
情況如我本部署digital nomad,但今年世局的不穩,包括特朗普的人為和地殼不穩定的自然因素,加上其他個人因素,均不利我遠行,我就索性將這意念停下來;當然,這項目每天習慣要跟進的事,我仍會持之以恆,好讓它日後有再出苗成長的機會,只是佔每天的工作百份比會稍稍調整,這是應變。
活著就是要工作,項目大進又好寸進又好,都係要做,只要做得有節拍,生活就有寄托,就可以隨遇而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