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新地開價夠克制,其發展的西沙SIERRA SEA兩輪銷售均獲過百超額認購,相信第二輪約三百個單位亦會所謂「一Q清袋」。當然,以其項目未來發展共提供約9700伙,相信要很多次一Q清袋才能清盡,但時間是新地的好朋友,攤長來賣,讓市場再生購買力,是當下具實力發展商的主要策略,是真真正正以空間換時間,讓住宅空間的閒置來等待市場購買力的再生。
住宅跟商鋪不同,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需求,即使經濟不景氣,其價仍有一定的支持,不會跌到七零八落;但商鋪就不同,完全跟經濟環境走,一旦長期經濟力一差,可以一點承托力也沒有,賤價得嚇人。純投資產品就是這樣,一跌就得勢不饒人,你看小巴牌和的士牌的跌勢,真的心寒!
正因如此,社會對住宅物業的炒賣不會輕易心死,每落一級,再加點正面市場消息,就會有些人認為物業有得炒,入市接貨,托住樓價,所以我常說住宅樓價跌勢較慢,要逐年一級一級下調,不會steep fall。
最近政府將釐印費大幅調低,四百萬以下收$100,於是有些人又認為細價舊樓又有得炒,貪其轉手交易費用大幅降低,易有人接貨(或找自己友接貨來做名聲),於是又入市托一托。
香港樓市,令港人很著迷,死心不息,直至有天,他們突然醒覺,原來今回的跌勢,是那麼漫長,活像昔日日本東京大阪物業市道般,要失去那麼多十年,這城市的心態才能樸實。
我有舊生很在意樓價,因手上無物業,見樓價跌就很快樂,但他不承認對樓市死心不息,說始終自己仍要住,現在要租樓云云…….. 我沒有反駁。
我就對自己坦白得多,樓炒不起,我買來幹嗎?只住租就算,煩氣少得多,每月一筆租金搞掂晒,不用理差餉理地租理維修,若發覺自己單位或上下層單位滲水關我鬼事,搬走就是!不用跟單位談戀愛!
除非你full pay 單位,買下物業咪又係要每月比筆錢,同交租無分別!我明,你會反駁,只要樓價不跌,我每月除利息支出,賺了住嘛!
咪係咯,「只要樓價不跌」,咪即係炒緊咯!
其實直認還想趁低執平貨炒番一轉,有甚麼問題!
在香港這個炒賣之都,這心態好正常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