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有留意市道,李嘉誠旗下的豐澤有著微妙的變動,尖沙咀柏麗大道的Fortress 已結業,由另一間名為「Elecboy」的電器店所取替。原來,都是李嘉誠旗下的,不過,這店子的員工態度挺好,遠好於fortress 的員工,令我想起經濟學的理論,相信他們的支薪方法該跟Fortress 不同…. 大有可能計佣金部份大幅提升……
但這更令我想到的是,這企業舉措,可能是因為政府的政策改變。
由今天起,企業再不能支付員工遣散費時以僱員的強積金來「對沖」;換言之,你未來日子要做老細,想做好僱主的承責,僱用伙記時每年就就要預留多一筆錢(至少一個月人工)作日後遣散之用。否則,一個年資達廿年的伙記,你如何拿得出二三十萬來作終極找數!絕對是大數目!十個年資長的員工就要幾百萬,未來日子絕對可以買一個兩房的物業單位。
以今天的低迷經濟,這對沖取無異為企業經營再添困難;當然,經濟學也有教,市場的任何政策變動,企業必定尋求方法加以應對,以避免成本增加,而勞力市場最典型的方法就是改變合約形式。而今回怎改也好,合約的最重要改變必定是將每月的固定薪金部份壓得有幾低得幾低,藉此減少未來遣散費的承擔;換言之,員工收入的不穩性勢必提高。
社會的收入穩定性大大降低,對消費力當然有負面影響,作為打工一族,每月收入並不固定,當然不敢太進取消費,都唔知下個月有幾多人工,還是省點用錢好,這對已是寒冬的香港零售市場,無異是雪上加霜。雖則未來廿年,政府這方面有補貼,但點補貼老闆自己都要拎一舊錢出嚟,以現時咁差既市道,始終都係一個唔細既負擔。
我年少時是一個極愛創業的人,但看著今天香港的營商環境:消費力弱但舖租仍貴,必定腳軟;現再加一個取消強積金對沖,我直情長踎下來起不了身,聽到創業要請人就感心寒。
One man band 或個人一手可包辦的網上生意我就會做,要我開舖開teams 做實體生意,真係咪搞我,輸死!
掉返轉,我都屬搵老細一群,有老細請我做野最好。
心態就好像當下置業的態度,政府你比間公屋我住好過啦!咪要我買私樓,狽唔起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