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有次我有位舊生,已是一位中學經濟科老師,邀請我到該校跟同學分享一下如何讀經濟科,他提點我:「Alex,千萬不要講粗口!」我聽後哈哈大笑起來。🤣🤣🤣
懂我的人都知道,真實生活中的我,並不講粗口;只是高考那個Econ 年代,我發覺我堂上講粗口,很有市場,很多同學愛聽,也許我講粗口時特別充滿愛心,能打動同學。既然他們百聽不厭,我順應市場,不斷說下去。
我第一句在課堂出現的粗口,是自己創作出來的,亦是我當年成名句:「染撚懵懵食甜筒」,第一次說就引得哄堂大笑,我就知道,我講粗口有天份。
但大家那時若有留意的話,我從未說過以女性性器官為題的粗口,因連我自己也覺難入耳,這是我當時說粗口的底線。
曾有位女生跟我說,她唯一接受到的粗口,就只有從我口中說出來的那些,她覺得好好笑,不存攻擊性。
然而,自DSE後,我已沒興趣攪笑;於是,粗口在課堂上已絕跡,十多年了,我已經不習慣在學生眾目睽睽下講粗口,蠻尷尬。
銳回那位舊生老師,他跟我說完後,我點頭笑而不語,心裏回響:「我已是半百之齡,又怎會不分場合、不知分寸呢!而且,那個能講粗口的Alex ,已一去不復還多年了。」
高考Econ 補習,於我而言,是一場長達廿年的表演;粗口,只是台詞的一部份,為的是要營造課堂氣氛,就是這樣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