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我的老話,凡物有週期。當下,連全世界的大學學位,亦將近走完一個週期,由我年青時大學學位甚有價值到今天幾近無用,這個「學位產品」週期很長,差不多伴著整個過去的七十年。
朋友為子女移居了英國,近日因英國政府似要「反口」,港人入籍資格打算要延長至10+1,擔心到時子女進英國大學,仍不是英國國民身份,那所支付的大學學費便昂貴得很,怕應付不來。
我給他看法:
「讀不了英國大學就算,時代變啦,大學學位已不值錢,那處讀都相同,只要不是三流野雞大學就可以,不要再有我們年青時代對大學學位的迷信。學位當然不可以無,但真不必要執著那處的大學,夠拿岀來告知其他人,已達「最低入職要求」就可。
但千萬不要以為子女不能讀上英國大學就覺得移居全功盡廢,其實很有價值,因為你的子女在這幾年能學到native的英語,在那處生活了七至八年,孩子的英語該已「入血」,是自然流露,這才是最有價值,才是他們真正的能力,極值錢的能力。」
真的,因為世界格局變得很快,全世界大學當下所教的「知識」,落伍到幾近過時,完全不配合時勢所需。以前大學畢業的年青人,是帶著專業走進求職市場;但今天,你大學畢業仍是一張白紙,仍要在職場中重新學習,那你需要的是溝通和交際能力。這方面,若你能操得一口流利英語和普通話,再加上視野不凡,肯虛心吸收世界之大變,就真天下無敵囉!
所以我跟朋友說,讀不了英國名牌大學,就回港讀頭三大,栽培的效果相同!若他的子女夾著流利的英語回流香港一流的大學讀書,一方面可深造普通話,一方面可擴大操非英語的人脈關係,這才真正完善了個人的學識與人際關係,以應付未來的世界格局。
真的,今天你實再難靠一紙大學畢業證書,就足以證明你自身的本領,你還需要懂很多很多的東西。
讀書無用,成立與否?看你甚麽學如何學,再迷信於昔日的人生求學公式,絕對過時和枉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