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在Google Map 未推出的前一年開始到日本入貨,那時我還常要拿著東京地圖向路過的日本人問路,那時日本人這方面極熱誠,會停下來用心為你探究,也許城市規劃太複雜吧!很多時他們也糊裏糊塗,甚至指錯方向,試過有次,不斷問路,不斷來回往返同一路線,氹氹轉!
後來有了Google Map,頭一年也方便不到那裹,當時還未夠先進,Google Map經常「老點」,可以引領我到完全相反的路;十多年後的今天,Google Map 引路精準多了;不過,愈接近目的地,Google Map 就愈易失靈,我寧信路牌指示,還有個譜。
那段日子,在繁華的日本城市跑來跑去,新宿、原宿、涉谷、池袋….. 似在覓路,其實也在找我的人生方向。那時是高考最後幾年,我知道,廿年的工作舒適圈快完,要被迫出來,我心裏有底,準備從新開始從新學習,但從那方面入手,可真茫茫然,如同在東京覓路般,有時毫無頭緒,不得要領;試過在東京街頭的一個晚上,拿著地圖,大笑起來,亦為我的未來,感到哭笑不得。
在覓路中,你未必成功找到目的地,但卻會認識更多途中的事與物,「噢,原來XXX在這處」,「那處竟有YYY」,這些資訊,當下未必有用,但積累下來,就有用之地。而我亦是這樣的在日本首都圈兜兜轉轉,由此深入認識到這些城市。
由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,到這些區份的一些時裝店女售貨員也認得我,再更逐漸深入接觸這些品牌背後的主事人,有些趾氣高昂,有些謙恭有禮,有些心懷鬼胎,令我見識更多的世面…….
最令我有所得著,是體會到日本樸實的一面,畢竟廿年在香港的補習產業浸淫,我多少也沾上些鋪張揚厲的經營手法;但當我接觸過幾個日系品牌後,令我感受尤深,它們的back office 竟然簡陋得很,有些甚至只用布簾將地方間開,這跟它們華麗的門市,可真大相逕庭。經營,應鋪張就鋪張,該樸實就樸實,我紥紥實實的從日本人的經營中,上了重要的一課。
其後到過日本多處的近郊和遠郊,常幫襯一些小型旅館,看到主事人「一腳踢」,旅館事無大小也親力親為,但打理得井井有條,更不泛具心思的裝設,我打從心底佩服他們,亦欣賞日本文化這樸實傳統的一面,容得下平凡的經營。
那幾年跌跌宕宕的人生中,不斷的摸索,我的見地,亦擴濶了不少。廿年的高考補習,錢是賺得不錯,但個人識見就枯乾到不得了,最諷刺是我曾為人師表,還達廿年之久,難怪有人說:只有三流腦子才會教人。
那段尋覓的日子,為我當下所做的自媒體,奠定了見識的基礎。
尋覓,雖茫然,但有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