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往常聽到人說香港是塊福地,物業更是福中之福,投資物業絕不會輸。這觀點不錯,但大前題是要制度穩定。這不只是香港物業如是,環球物業亦是依循此法則。
物業要保值,大前題必須要建基於穩定制度上。戰爭時混亂不堪,不談制度,物業的擁有沒有保障,自然不值錢。二次世界大戰後,人類厭戰,集體心理趨向追求安穩的規律,於是開始重視制度的發展,多方學術文章亦不斷力申制度的關鍵,尤以我曾主修的經濟學,認為制度能減少不確定。
由此在穩定的環境下,人生存下來,就開始求安居,於是物業就有價值。戰後文明中的重要一環,就是尊重制度,確保制度的行使具一致性與貫切性。
只可惜,過去七十年所發展的制度穩定性,會因當下時勢開始改變。關稅的猛徵破壞了最具自然規律的經濟運行—— 自由貿易,由特朗普牽頭的三朝唔埋就嚷著左徵右收關稅,由此引發各國報復,大家都來這套毫無先兆的徵稅風格。突而其來的政策,令人難以配合,一改過往極高穩定性的自由經濟制度。
是的,過往幾十年,人類尊重制度,不易輕率改變,致使安穩的日子令經濟繁榮,雖有週期,但穩定的制度確保周而復始的往上發展下去。
現在不同了,因環球局勢的大變,思潮開始重視國家安全,文化漸漸由上而下,動輒會因國家主權利益而修改法例,改得多制度就失去穩定,就不是制度。你看特朗普已有心態想突破美國總統兩屆任期的遊戲規律,就知道,世界風潮已在變,制度的安穩性愈來愈薄弱。在多變的環境下,人們就不求安居,只想生活多一點靈活性,物業這不動產就不會被青睞。
你看黃金突然受寵就知。
加上現在天災頻繁,好端端的一幢房子隨時會塌下來,就令人更不敢落注於物業上,且天災會削弱受難國家與鄰近國家的穩定,又是衝著制度改變而來,政府隨時要因局勢而易轉法規,以應付突而其來的社會亂序。
別被過去七十年騙了,這七十年就好比中國北宋經濟最欣欣向榮那七十年,約在1040年至1120年之間,那時代的人亦想不到,以後日子竟災難綿綿,戰事繁多,直把一個民族趕去南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