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復活節,香港市道好靜,香港人兵分兩路,要入內地旅遊的進內地,要去日本的就往日本,只剩一個各處食肆滿有空席的城市。
原來,當這城市出走過百萬人後,市面上可以騰出這麽多空席。
已聽到不少週遭的人分享,打算將來入內地退休,畢竟內地的物價較「平凡」,內心少些衝擊,較易活下去。以小喻大,你就知道,將來這城市,會何等的清靜。
這城市能否再繁榮,真不能抹殺這可能,只是,即使再繁榮,已是另一個新週期,另一個面貌;最重要的是,再不是我們這一代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人所帶動,我們老了,只能跟香港上個週期一起回塘,回到盡時,走不動,原來已是香港的不動產。
每一個週期,就有它的主角,我們這代老香港人,要有自知自明,明白是時候退出表演台,就是配角都做不了囉!只能乖乖的走到觀眾席,做這城市的觀眾。
有時讀到某些報導,像施永青的言論,還奢望香港逆週期走回從前,像時光可倒流般;我會懷疑,以他的睿智,是否在說反話,在揶揄那些還爭著想做回主角的老港人。
香港能否帶動這處的人再富貴,難說!但我深信,再富起來的人,必定不是舊一代港人,江山代代有人出,總會有新人以新思維來開啓香港這城市。至少,我認為,能再富起來的人,絕非源於樓市的炒賣。
我對新事物仍有好奇,仍不斷學習;然而,只樂於在觀眾席對新知新學寫點筆記,偶有得著,就自得其樂,但絕不敢奢望再走近台前,實在輪不得我再上台演出。
甘之如飴的好好做觀眾,直至有一刻,為這城市再添一只永恆空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