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會好奇,為何經濟在內捲,物價持續向下,為何中港股價還具爆發的潛力?
首先,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,投資股票的思維已不同,由過往的由下而上,亦即企業業績主導股價,很大程度易轉為由上而下,由市場的流動性所支配,而市場的銀根多少,又受央行放水與否所左右。所以即使實體經濟在內捲,股市仍可因央行量寛而狂升。
反之,股市爆升產生正面的財富效果,由此民間消費力增加,實有助經濟走出內捲的困局,亦正正配合國家「壓內捲」的政策取向。
這方面,相比美國,我們中港股市爆升空間更大,只因我們經濟在內捲,物價偏低,即使央行放水引發物價水平攀升,容載力亦高。這跟美國不同,聯儲局鮑威爾日擔心夜擔心,就是害怕減息令已高的物價再漲上去,所以對量寬極𧫴慎。
我們央行不敢主動放水,是怕人民幣會大幅貶值,但只要美元增發,就有空間增加人民幣供應,從而刺激股市。
另一個原因,是當前看好的股票,與經濟內捲中的板塊無關。我們當下看高一線的股票,是科技股和銀行股,而推動這些股價爆升的因素,是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和即將推出的港元和人民幣穩定幣,相關的板塊具一定的前瞻性,不能跟傳統板塊混為一談。
基於上述原因,實體經濟的內捲與股市攀升,是可以平衡共存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