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士牌價由720萬左右跌足十年,跌到當下220萬,其實220萬根本都無人接貨,所以行內人已心知肚明,穿硬200個,快見188萬,觸目驚心!
的士行業是近年香港怨氣最重的產業,原因是行內人思維老化得很,觀念仍停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其思誰是:要的士牌價升,就要加的士車資,的士車資一加,就可以加車租,牌價就可炒上。幾十年嚟,佢地都係呢個想法,所以d車行成日話要加車資,年年都要加!
之前,聽到的士又加價,我心想,今時今日仲加?經濟好好景咩?已經無乜人搭的士架bor,如果好做,d的士司機點會咁燥,搵到食就唔會咁火啦。
過往幾十年,香港經濟總的來說也是向上揚,百業向好,所以加車資同時亦有強勁的乘搭需求,的士司機不愁無客,尤其是上十年好多內地貴客乘搭,好生意到可揀客,交車租綽綽有餘,市況令牌價有支持,甚至可以持續攀升。
現在,這牌價炒升思維已經唔work,歸根究底是乘客不夠,時代不同啦,香港的地鐵網絡已經很完善,而內地人到港的旅遊本質亦不同,少了貴客,多了窮遊,搭不起的士;當然,預約車的殺傷力當然不少,但這是全球難以逆轉的趨勢,香港沒理由為保著一少撮人的既得利益,而落後於全世界。
的士牌照一直由幾間車行壟斷,牌價升時好富貴,當然沒說話;但牌價一大跌,他們就藉著這壟斷力採取一些激進手段,間接要脅政府,但此一時不是彼一時,今天港府管治,當然會先禮後兵,但底氣強硬得多,而且社會亦不支持這些車行的過激舉措。
樓價既然可跌,為何的士牌價不能跌?為保牌價,就要打擊白牌車,難道香港二手業主又群起聚街要求政府不準發展商再賣樓?我好奇,政府昔日發的士牌照時,對這些的士牌業有過甚麼承諾?承諾過不可以有預約車?為何這些車行如此惡?如此理所當然的向政府問責。
食得咸魚抵得喝!樓價由廿多年前沙士時開始升,高峯期升了約三至四倍,但的士牌價則由120萬升到720萬,足足六倍,大跌時當然跌得厲害,車行也該做風險管理,沒理由輸打贏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