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在東西方烹飪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。9000年前的中國賈湖稻米酒和6000年前的高加索葡萄酒,開啓了酒文化的東西雙線進化。
在中國烹飪中,酒的妙用令人稱奇。紹興黃酒的酸性蛋白酶能高效分解肉類膠原蛋白,讓肉更嫩,效率比紅酒高40%。酒釀中的α-澱粉酶能把澱粉轉化為甜味物質,使“酒釀圓子”甜度提升3倍。白酒的酯類物質在爆炒時瞬間氣化,裹挾香氣分子,讓菜餚香氣四溢。在炒青菜時,沿鍋邊淋入米酒,維生素C保留率比西式白灼高30%。這是因為酒精快速蒸發形成的保護層阻隔了氧化,保留了營養。
最新研究發現,日本清酒的麴菌蛋白酶能顯著提升牛排嫩度,最高達50%。中餐“醉蟹”用花雕酒殺菌,其乙醇滲透速度快,能有效殺滅細菌。
西方烹飪也離不開酒。葡萄酒的單寧酸能軟化肉質,法式紅酒燉牛肉需3小時,使膠原蛋白水解率達70%。
東西方酒文化與烹飪技藝的交融,豐富了我們的味蕾,也讓我們對不同文化的烹飪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。